陷入价格洼地,HUD厂家如何绝地求生?

访客1年前AI生活115

在爆出950元的低价之后,来自供应链的厂家又向小编提供了最新的消息:某上市HUD供应商明确表示,要将AR-HUD价格做到650元。

低价,已然成为HUD厂家绕不开的话题。小编也特意询问了多家HUD厂商,这一价位能否实现,而大家也是众说纷纭。

一家体量较小的HUD企业向小编明确表示,AR-HUD在950-1000元的价格段是目前行业的“均价”,但如果要做到650,可能性微乎其微,该企业负责人甚至一度认为,这样的价格有搅局的嫌疑。

而某HUD厂家技术负责人岑国峰则认为,价格做到650并非没有可能,他说:“物料成本加起来,600多的报价还是可以覆盖的。但人工、模具等费用不包含在内,这意味着供应商自己要承担这部分费用。”

岑国峰对小编说,整个HUD行业如果想要良性发展,那么15%的毛利率是比较理想的,但现阶段大家都达不到这个程度;如果毛利率低于8%,那么对净利润就几乎没有贡献了,不过好在还是有流水。

“所以,是否选择低价策略,要看厂家自己要的是什么。”

而其他厂家也有很多表示,650元的价格做最新的AR-HUD确实会有挑战,但如果是做当下已经技术成熟的W-HUD,倒是手拿把攥。某供应链厂家市场负责人章晨伟说,比亚迪就明确宣称要将HUD的成本控制在600元以内,而为比亚迪供应HUD的弗迪恰恰在做W-HUD。同样,目前行业内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就是以W-HUD来充当AR-HUD:

“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以W-HUD冒充AR-HUD的情况,而如果做W-HUD,600块的价格是肯定没问题的。”章晨伟说,目前已经量产的HUD中,很多都属于“伪AR-HUD”,也就是放大视场角的W-HUD。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AR-HUD是什么”这个问题,行业目前也很难界定:有些人认为比W-HUD更大的视场角就可以算AR-HUD,但有些人认为必须有增强现实(即AR,Augmented Reality)效果才算。

但不管是W-HUD还是AR-HUD,降低成本始终是众多行业玩家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于如何降本,从业者们给出了两条路径,一条是商务性降本,一条是技术性降本。

商务性降本,就是主机厂向HUD厂商提出降本方案,然后HUD厂家再结合自身情况,逐级向供应链企业传导降本需求。章晨伟说,HUD厂家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来应对降本问题:“一种是主机厂有降本的要求,比如30%,传递给HUD厂家,HUD厂家再和供应商聊,有的会要求降20%,有的则是40%,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另一种是HUD厂商先找供应商报价,看看能做到多低,然后去投标,投标之后再找供应商详谈关于降本的具体事宜。”

而技术性降本,则是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改进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等多种方式,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此前HUD设备中反射镜的制造工艺主要为注塑,仅模具费就需要约60万,注塑材料中,较为便宜的有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而COC、COP这样的环烯烃聚合物价格就会贵很多。例如大陆集团下属的康迪泰克就使用了COP材质,价格是PC的五到十倍。

相反,选择玻璃镜片的成本就会低很多。据小编了解,使用注塑工艺,连同模具在内的总成本大约为150至200万,而玻璃只需要50至100万。此外,注塑工艺制造的镜片,当直径超过280毫米之后,由于尺寸变大,容易出现脱膜、畸变严重等情况;而相比之下,玻璃拥有更好的光学效果,也能克服上述问题。

不同于PC等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成为废件,玻璃却能重复利用。在业内,怡利的HUD就一直使用玻璃镜片,并且品质和使用体验都很好,据章晨伟透露,在不久前的一次HUD行业会议上,很多厂家对于使用玻璃材料也已经达成了共识。

当然,玻璃材质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于良率不够高。玻璃的加工主要是用热弯工艺,但热弯存在玻璃回弹的情况,如何让回弹角度恰好符合需求,对于加工来说需要经验积累。但即便如此,玻璃的成本依旧低于注塑,如果厂家的加工工艺和良率能够提升,还能将成本降低一个层级。

再比如一些技术环节的国产替代,同样也能有效节省成本。HUD产品中最常见的阳光倒灌问题,一般的HUD厂家会选择镜片贴膜的方式,而且使用的膜都是3M的,基本属于行业垄断。目前国内一家叫百合光电的光学企业,就正在进行相应技术环节的国产替代工作。据市场总监程庆豪介绍,百合光电采用的是镀膜工艺,通过平面玻璃再加上几十层甚至上百层介质镀膜的方式,来解决可见光、红外线等问题,成本相比3M贴膜能降低70%。

众多降低成本的科学方法,某种程度上也从侧面说明,HUD的低价时代正在到来。

有爆料称,低价的源头在于汽车行业。例如比亚迪很多车型原本计划要标配 HUD,但是因为汽车行业惨烈的竞争和价格因素,导致这一决定被延后了。爆料人分析,采用这一举措的原因可能在于,比亚迪担心增加HUD功能之后,车的售价提升,会影响销量,并且不少其他主机厂也有类似的想法,这也为HUD行业带来阵阵寒意。

“HUD在2021年还能卖2000的价格,但从2022 年的年底,也就是疫情刚刚放开的时候,行情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某HUD销售人员李海峰说,由于当时整个行业都暂时没从疫情中回复,因此很多厂家来了都是单刀直入谈降价,而且幅度非常大。“起初我们也很反感,但是出去走了一圈才发现,大家情况都一样。某个做半导体光学的上市公司(京东方),甚至要求自己的采购在谈价格的时候,让供应商头三个月降价25%,后三个月再降25%,态度比较强硬。”

“价格战是肯定的,只要在国内就必然会有价格战。”章晨伟说,现在经济形势不太景气,HUD也没有太多的产品亮点,“不过这个东西属于新东西,市场能接受,客户也接受,那肯定会非常卷。”他认为,在国内做生意,产品做好是 60 分,产品做得又好又便宜是 80 分。

不可否认,当下整个HUD行业正处于群雄纷争的阶段,经过几轮洗牌之后,很多玩家终究要出局。章晨伟认为,国内HUD领域最终会有至少5家企业能存活,整个行业的态势与如今的手机行业颇为相似。“最终存活下来的玩家一定是产品品质好,价格也低的企业,假如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能有利润,那就是本事。想挣个百分之四五十、五六十的毛利,现在肯定不现实,当下这个阶段不赔钱就行。”

程庆豪表示,低价是HUD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百合光电也有信心撑得住低价的要求。”程庆豪曾遇到过一家Tier1公司,承接了一个金额高达19 亿的订单,“前两年都是赔的,但后来一下子就挣钱了。随着市场的变换,再加上汽车的周期比较长,可以允许这种事情的存在。”所以,他希望大家也能咬紧牙关,熬过当下这个阶段。

结语

随着HUD被越来越多的厂家定义为“智能座舱第一屏”,很多业者也表示,HUD 将会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

有消息称,比亚迪正计划自2024或25 年开始全面标配HUD,这意味着每年将有300 万台以上的需求量;零跑汽车和长城也有可能在所有10万元以上车型的标配HUD。

无独有偶,大众集团最近也对外招标了HUD项目,采购量达260万台,法雷奥中标。

据某供应链厂家估计,至2026 年左右,国内HUD的市场容量将会达到1800万台。

或许,HUD行业的翻身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小编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

相关文章

江苏号百研发推广天翼高清软终端云电视

江苏号百研发推广天翼高清软终端云电视

近期,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旗下的江苏号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天翼高清云电视平台系统正式上线。现在,用户观看iTV无须配备机顶盒,在智能电视机上...

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涉嫌垄断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涉嫌垄断立案调查!

快报!知网又双叒叕闹出了个大动静。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也许是因为知网最近声名在外,终于...

当李大海遇上刘知远:知乎和面壁的「大模型」故事

当李大海遇上刘知远:知乎和面壁的「大模型」故事

2016年12月23日,北京的树上早就挂起了丝丝条条的彩灯,距离圣诞节还有两天,吹着微微的北风,周五的街道并不冷清。 而在这天,北京海淀的7...

直面数字化挑战,戴尔PowerEdge R750最全面的通用服务器

直面数字化挑战,戴尔PowerEdge R750最全面的通用服务器

服务器作为计算的基石,在企业IT基础架构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往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用户需求,对于服务器而言需要...

Poly博诣推出Poly Edge E系列桌面电话 助力企业驾驭混合办公

Poly博诣推出Poly Edge E系列桌面电话 助力企业驾驭混合办公

近日,全球专业音频和视频解决方案品牌Poly博诣宣布推出全新桌面电话Poly Edge E系列,以更好地支持混合办公下的沟通需求,增强混合办...

中国移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移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月13日,中国移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副总经理高同庆,哈工大党委书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